《大秦帝國》大秦趣談:“刺秦”那些事兒

Translate
刺客,這一古代特殊的職業,往往被掛上了些許神秘色彩,而刺客一旦和秦始皇聯繫在一起,似乎就有了傳奇的烙印,很容易流傳千古。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盤點一下歷史上那些企圖刺殺秦始皇的刺客,直視歷史事件本身,站在大歷史的背景下重新審視“刺客”這一職業。
【壹:荊軻刺秦】
最著名的荊軻刺秦發生在公元前227年,事件的前因後果,包括行刺過程中如圖窮匕見、秦王繞柱等具體情節多次在各種影視題材中反复上演,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了。
荊軻為什麼要去刺殺秦始皇呢?關於這場刺殺,歷史上記錄最為詳盡和可信的就是《戰國策》,也就是我們熟悉的《荊軻刺秦王》一文,原文中這麼寫道:“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即前228年,秦國攻占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滅亡。之後,秦國兵臨易水,威脅燕國。燕國太子丹才請荊軻刺殺秦王。
(戰國策)
起初荆轲对于太子丹这一行为是拒绝的,但太子丹尊荆轲为上卿,给他极为丰厚的待遇,荆轲才答应此事,而后取了樊於期人头,高渐离在易水送别,有了著名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因為較為複雜的歷史原因,無論是先秦文集、正史乃至後代的文學作品,多將秦王嬴政塑造為了一個性情暴戾,濫殺無道的暴君形象。在《荊軻刺秦王》一文中,其情感導向也是明顯的傾向於“行刺行為”,將這場普通的刺殺行動,寫作成了俠士為國捐軀的悲壯故事。事實上荊軻是衛國人,並非是燕國人,也只是太子丹花重金請來的刺客,似乎並談不上“為國捐軀”。
太子丹为了阻止秦国的侵略,为了燕国的政治诉求,策划了刺杀秦王一事,荆轲不过是被重金雇佣的,高渐离易水送别的也不是刺客,而只是自己的好友。刺秦这件事情里,荆轲的追求大义、樊於期为复仇而献身,高渐离的送别与后来的追随,都与太子丹的政治利益无关。
或許是由於歷史千百年來對於荊軻刺秦的推崇,以及民間藝術對荊軻刺秦的不斷演繹,使得“荊軻刺秦”這一歷史事件,脫離了其本身在當時的“政治意義”慢慢演化為一種藝術素材,演化為一場驚心動魄的故事,在你我的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貳:高漸離刺秦】
剛剛談到,高漸離是荊軻的好友,曾在易水旁擊筑送別荊軻。荊軻刺秦失敗,高漸離悲痛至極。高漸離與荊軻的關係好到什麼程度呢? 《戰國策》中記載:“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兩人一人奏樂,一人唱歌,高興之時抱頭痛哭,旁若無人。
“其後荊軻客高漸離以擊筑見秦皇帝,而以築擊秦皇帝,為燕報仇,不中而死。”這是《戰國策》對於這段行刺的記載。即荊軻的朋友高漸離,因為擊筑技術高超見到了秦始皇,然後用自己的樂器砸向秦始皇,為燕國報仇,沒有砸中,自己被殺。
這段歷史《史記》中的記載則更為詳細一些:“秦始皇召見,人有識者,乃曰:'高漸離也。'秦始皇惜其善擊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擊築,未嘗不稱善。稍益近之,高漸離乃以鉛置築中,復進得近,舉築樸秦皇帝,不中。於是,遂誅高漸離,終身不復近諸侯之人。”大意是說秦始皇因為高漸離善於音樂並沒有因為他與荊軻關係好而殺他,只是弄瞎了他的雙眼,讓他演奏。然後高漸離將鉛放在築中,慢慢接近始皇帝,用築砸,沒有砸中。
不難看出,為荊柯報仇,顯然是高漸離行刺秦始皇的主要原因。
【叁:張良刺秦】
前兩次行刺行動都發生在秦咸陽宮,而隨後的張良刺秦,則是在公元前218年的古博浪沙。古博浪沙在現今河南省原陽縣城東郊,北臨黃河,南臨官渡河,又處於咸陽到東方的馳道上,系邙山餘脈,到處沙丘連綿起伏,一望無際,行走困難,沙丘易於隱避和逃跑,沼澤地蘆葦叢生,幾步之內不見人影。向北過黃河,向南過官渡河後,官軍都不易抓到。張良選擇此處行刺,可謂神機妙算,用心至上。
張良的祖父,父親都做過韓國的相國,韓國滅亡後(前230年),張良決定為國報仇,史書上記載:“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
張良變賣了家產離開老家,到外面結交英雄好漢,一心想替韓國報仇。後來他交上一個朋友,是個大力士。那個大力士用的鐵錐,足足有一百二十斤重(相當於現在的60市斤)。兩個人商量好,準備在秦始皇外出巡遊時刺殺他。
他們探聽到秦始皇要經過博浪沙,就預先在樹林隱蔽的地方埋伏起來。等秦始皇經過,大力士就把鐵椎砸過去。但是由於人手不足,準備不夠,只砸了一輛副車,以失敗告終。
歷史的發展總是充斥著偶然與必然,三次刺秦失敗也被淹沒在了歷史的洪流中,儘管後世朝代因信奉儒學,都予始皇帝不好的評價,但不可否認的是,封建王朝的大一統、文化的大一統,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自秦代始,而始皇帝,功不可沒。
Mentioned games
Comments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Say something...
0
0
0